文章改写版:
文 | 避寒 编辑 | 避寒
《——·前言·——》
1951年5月27日,朝鲜鹰峰山下,180师曾经拥有的超过一万一千名士兵,如今仅剩下不到两千人。师部的440多名指挥官的生死,几乎决定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命运。关键时刻,军务科长张杰挺身而出,承担起了不可回避的责任。
展开剩余88%1951年3月22日下午,鸭绿江上的铁架子大桥。
180师的队伍整齐有序地从这座象征着中朝友谊的桥梁上踏步而过,敌机在空中盘旋,轰炸声不绝于耳。经过了十天的昼夜行军,终于抵达伊川。这支部队有着光辉的历史,1947年夏,由朱德总司令亲自推动组建,前身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4旅。在运城与临汾的战役中,24旅因擅长攻城战而声名远扬,成为全军的楷模。
师长郑其贵,1929年加入红军,经历了长征、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战斗洗礼。
他是一位经验丰富、作战果敢的硬汉,历经磨砺,依旧英勇无畏。1951年4月22日黄昏,第五次战役爆发。三八线附近,战火四起,180师作为60军的预备队,紧跟在181师和179师之后,战斗气氛愈加紧张。
第一阶段,180师并未面对太多硬仗,部队上下憋着一口气,三个团的团长联名写信请求上战场。
直到5月16日黄昏,战斗进入了第二阶段,意外发生。王近山副司令员将60军的179师与181师调至其他军队,而180师单独接下了30公里宽的作战区。郑其贵看到命令后顿时懵了:一个师对抗美军的两个师?即便如此,军令如山,必须执行,180师只能孤军奋战。
奇迹般地,180师打得异常出色,硬是将兵力占优的美7师打得节节败退,甚至把敌人逼到了洪川江北面。王近山看到这一局面,惊讶不已。5月19日,他向韦杰发电报,要求将180师调走,作为3兵团的预备队。然而,韦杰却也彻底傻眼了,自己手中的最后一支部队也要被抽走,结果他成了空架子。
5月21日,179师、180师和181师重新回到60军建制。
三个师相隔甚远,韦杰早已准备好撤退计划,只是等着执行。然而,5月22日突然发生了新的变故。当天夜里,60军发出撤退命令。180师被要求以北汉江为界,阻击敌人,为主力撤退和伤员转移争取时间。任务看似简单,但战局却急转直下。
5月23日上午11时,侦察兵回报:63军阵地上出现了美军,似乎已经撤离。
郑其贵随即报告军部,然而63军军长傅崇碧却判断部队有被包围的危险,匆忙下令撤退。很快,左邻15军也撤离了,180师彻底成了孤军。最为致命的消息来自第三兵团的电报:由于运力不足,数千伤员尚未撤离,决定推迟整体撤退。郑其贵顿时陷入沉思,命令保持阵地。
美军很快发现了180师的空虚,开始大举进攻。
7师、24师和韩6师迅速穿越缺口,渡过了北汉江,180师面临三面包围。到25日,180师已断粮一周,士兵们只能靠树叶和野草充饥,每天8万发炮弹砸在阵地上,六连的战士几乎全员阵亡。25日下午,180师借着三根电缆线趁夜色突围,然而美军以更快的速度围住了他们。
5月26日下午,郑其贵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,讨论突围还是坚守。
最终决定突围,但问题依然是,缺少上级的明确指示,无法行动。直到下午4时30分,突围命令才正式下达。大雨倾盆而下,夜幕降临,180师开始了突围行动。部队在泥泞中艰难前行,面对美军的猛烈攻击,他们拼死冲杀,为后续部队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5月27日拂晓,郑其贵带领部队到达鹰峰东山,只剩1500多人。
然而,他们并没有得到救援,而是遇到了美军的阻击。敌人已经占领了主峰与许多制高点,180师遭遇了生死存亡的考验。与敌机和炮火的对抗中,郑其贵最终决定分散突围。通过电台向军长报告后,180师在夜色掩护下开始了分路突围。
28日,突围部队因为误入敌人包围圈,原定的方向被阻断。
180师的最后一部电台被炸毁,指挥官电译员也在爆炸中牺牲。最终,经过连续数日的血战,张杰成功带领师机关的440余名指挥官顺利脱离包围,保存了指挥核心。
从5月到6月,180师在“浴火重生”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尽管战斗极其艰难,幸存下来的指战员仍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。毛主席得知消息后,立即向彭德怀询问情况,深表关切。后来,中央军委对部队进行了调整,新任指挥官李钟玄接手了180师。经过补充兵力和装备,180师恢复了战斗力。
1953年,180师迎来一场盛大的反击。
在金城战役中,180师凭借坚强的战斗意志,成功歼灭敌军数千,扩大了占领区。在战役结束后,3兵团与20兵团都发来了祝贺电报,表扬180师的翻身仗。张杰的领导才能与勇气,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逆境中的顽强精神。
这次突围与反击,也让180师见证了不屈的战斗精神。
保住了指挥核心的180师,最终成功重建,打破了敌军的包围。它不仅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,也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的战斗姿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